營養(yǎng)土、“保濕劑”、透水混凝土……記者昨天從南京市園林局獲悉,由于此次“三中路”景觀改造工期緊、任務重,且正值初冬季節(jié),為確保新栽植植物的成活率,在道路栽植中引入了不少新科技。
“會呼吸”的樹池
“道路改造時,怎么會直接把混凝土澆灌到樹根上呢?真瞎搞,樹不會死嗎?”一開始就有好多市民打進晨報熱線投訴,在集慶門大街、中山南路等路段,施工時行道樹的樹根被混凝土整個埋了起來,市民擔心,這樣的施工會讓樹根無法吸收水分,導致枯死。南京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解釋,這個是“透水混凝土”,是南京的新技術,用它鋪在樹池里,就成了“會呼吸”的樹池。據介紹,黃土裸露是南京市20萬株行道樹樹池的“通病”。園林綠化部門曾經多次嘗試為部分樹池鋪起鵝卵石、塑料箅子、石子木屑以消滅黃土裸露,但收效甚微。而現在引進了新技術“透水混凝土”,一杯水倒下去立即滲透得無影無蹤。據悉,這些混凝土每平方米造價180—200元,而且鋪裝時只需繞樹預留10厘米的縫隙,便可滿足大樹15年生長需要。這項技術在深圳、昆山、張家港一帶已經開始使用,現在南京也在逐步推廣。
玻璃鋼能承受樹根壓力
用透水混凝土來治黃土裸露效果固然好,但從景觀角度考慮并不是很美觀,所以“三中路”改造中大部分行道樹的樹池上,鋪上了一層高分子玻璃鋼材料或復合型聚塑材料,這兩種新材料在透水性、透氣性性能上十分優(yōu)越。且網格狀的設置,從外觀看非常漂亮。最主要的是其有著透水混凝土不具備的優(yōu)勢,有一定的伸縮性。行道樹在生長過程中,樹根經常會把水泥或泥塊頂起來,從而影響景觀,而高分子玻璃鋼材料或復合型聚塑材料能承受一定的彎曲。
花箱“內膽”可隨意換
此次“三中路”改造中,在路幅較為狹窄的地段,不再鋪設一米寬的花崗石綠島,而是用寬度約四十厘米的花箱取代,記者看到花箱材質為防腐木,造型美觀。據悉,“三中路”沿線將設置4000個可移動的花箱,取代原來的隔離欄。為了防止市民“跨欄”,花箱的高度被拔高到了78厘米。每個花箱中都將放置一個材質為玻璃鋼的“內膽”,這樣除輕便外,這些“內膽”可隨意更換、移動,盆花不用就地栽植從花房培育好后就直接運過來上架,并且根據不同的季節(jié)和主題需要可方便地置換,從而形成一種動態(tài)的植物景觀。花箱“內膽”中填入的是一種混合性營養(yǎng)土,由40%黃泥、30%蛭石和30%泥碳土構成。泥碳土是一種極富營養(yǎng)成分的有機質,是從東北引進的,由樹枝、落葉腐爛而成。蛭石是很好的一種“保濕劑”,為顆粒狀物質,將其放在土壤內,可以起到很好的含水、制濕作用,如本來一天要澆水一次,用了這種小顆粒之后,每隔兩三天澆一次水也完全沒問題。
本文地址:http://tz400.cn/articles/news/11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