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蘭喜肥,但施肥過量易爛根,因此宜采取“薄肥勤施”的方法,切忌施濃肥和“生肥”。在春、秋生長期10天左右施1次以氮素為主的薄肥,促使枝葉生長。竄箭時每周施1次以磷素為主的薄肥,以加速出箭并能使花大色艷。氣溫30℃以上時君子蘭處于半休眠期,10℃以下停止生長,進入休眠期,均不宜施肥,并要注意保持盆土偏干些。
此外,家庭蒔養(yǎng)君子蘭應每隔1-2年換盆換土1次,這不僅有利于及時補充盆土營養(yǎng)、增加肥力,而且可使根部舒展,有利于生長。換盆宜在春季開花后或秋季進行。
君子蘭有發(fā)達的肉質(zhì)根,澆水過多易爛根,澆水過少又影響新葉生長、生根和抽箭。
澆水量的多少應視具體情況區(qū)別對待。凡是小盆小花、氣溫高、通氣好、蒸發(fā)快、土壤透氣好的宜多澆,反之要少澆。一般苗期需水少,開花期需水多。春、夏澆水宜多,一般每天澆1次水,秋、冬澆水宜少,秋季可1-2天澆1次水,冬季需4-5天澆1次水。
君子蘭生長適溫為15-25℃。溫度高于25℃時植株生長較差,常會出現(xiàn)葉片徒長,影響花芽分化,此時要注意通風降溫;低于10℃時,生長緩慢;降至O℃以下時,會導致植株凍死。夏季要注意降溫,或選擇氣候冷涼的高山等地越夏,促進花芽分化。冬季必須注意防寒。晝夜溫差大,有利于君子蘭生長,一般以6-10℃為宜。
君子蘭喜弱光不喜強光,特別是夏季不能放在陽光下曝曬,在50%透光環(huán)境下生長的植株葉片青翠碧綠,可大大提高觀賞效果。君子蘭具有較強的向光性,故要定期轉(zhuǎn)動盆的方向,讓植株均勻受光,使葉片的伸長方向在一條線上。
君子蘭常見的蟲害是介殼蟲,發(fā)生蟲害時,介殼蟲常聚集在葉片的嫩梢上,吸取葉液,分泌出大量病菌,使莖葉變成霉黑色,造成煤煙病,并使葉片枯萎。此蟲繁殖力強,1年可發(fā)生多代,一只雌成蟲常能繁殖數(shù)百只幼蟲,如不及時采取防治措施,可造成整株死亡。
防治方法:以預防為主。平時要經(jīng)常注意察看株體,發(fā)現(xiàn)蟲害,及早除治,以防蔓延。除治介殼蟲可以人工、藥物同時使用。如只有1-2片葉梢發(fā)現(xiàn)蟲害,可作人工刮除,用細木條削尖或用竹扦將蟲體刮去。若出現(xiàn)大量若蟲,可用25%亞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殺,也可用40%的氧化樂果乳劑加1000-1500倍水制成溶液噴灑。一般噴灑1-2次即可將其殺滅。
此外,還要注意的是:蚯蚓也會成為君子蘭的害蟲。在君子蘭的植株幼小時期,其肉質(zhì)根非常嫩弱,若盆土中有蚯蚓,它常常會到處亂鉆,使嫩根受傷,破壞君子蘭吸收營養(yǎng)的功能,使植株停止生長發(fā)育或造成爛根。
防治方法是:要經(jīng)常注意盆土表面有沒有圓形土顆粒(即蚯蚓排泄物),若發(fā)現(xiàn),可立即用50%的敵敵畏乳劑1500-2000倍液澆灌。澆灌后發(fā)現(xiàn)有蚯蚓鉆動時,立刻除去;隔1周后再進行1次,即可將蚯蚓除盡。
君子蘭可用播種或分株法繁殖。
播種,由于君子蘭自花授粉結(jié)實能力低,需進行人工授粉獲得種子,種子成熟后即可播種。將種孔朝下點播在淺盆內(nèi),覆沙土1-1.5厘米,澆透水后置于室內(nèi),保持20-25℃及盆土濕潤,約1個月左右即可發(fā)芽。以后適當控制水分,給予充足光照。一般種苗第1年只長2片葉子。
分株,君子蘭根頸周圍容易產(chǎn)生分蘗,俗稱“腳芽”,可以利用這些分蘗進行繁殖。分株一般在春季3-4月結(jié)合換盆進行,將“腳芽”分離母株后,栽植到素沙中培養(yǎng)根系,約經(jīng)1個月左右便可產(chǎn)小新根,這時再重新栽植。
【君子蘭如何安全度夏】
我國許多地區(qū)炎夏氣溫高達30℃以上,這種環(huán)境條件不適宜君子蘭正常生長,會造成葉子徒長,葉片薄而細長,色澤發(fā)黃,同時脈紋不清晰,影響觀賞價值,天氣悶熱還易引起爛根。為使君子蘭安全度夏需采取如下措施:
(1)遮陰降溫:夏季可將花盆放置在建筑物的背后或大樹樹陰下,也可放在朝北的通風良好涼爽房間的窗口養(yǎng)護。
(2)增加空氣濕度:在北面陽臺內(nèi)部地面上鋪沙灑水,將花盆放在沙面上;或在水池上面放一塊木板,池內(nèi)盛有冷水,將栽有君子蘭的花盆放在木板上,均能起到增加空氣濕度、降低氣溫的作用。
【解決“夾箭”問題】
成年的君子蘭在開花前先抽出花梗,俗稱“拔箭”。但是,有些植株在生長發(fā)育中,花梗未抽出來,花蕾就形成了,夾在假鱗莖中,造成“夾箭”現(xiàn)象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,如:室溫(盆上溫度)過低,不利于花梗細胞分裂和伸長;花期營養(yǎng)不足,特別是缺少磷、鉀元素;盆土板結(jié),缺乏通透性以及澆水不足等等。解決辦法是適當提高盆土溫度,花期前加強肥水管理,也可應用“催箭靈”藥物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