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土可用腐葉土、園土、廄肥等量混合;或以3份泥炭士、1份珍珠巖、1份河沙和少量基肥混合;或以腐葉土、粗沙和蛭石混合配制而成。
二年生塊莖冬季休眠,3月開始萌芽,需及時換盆。栽植塊莖需露出盆土,每個塊莖只需留1個嫩芽。塊莖可連續(xù)栽培7-8年,每年開花兩次。老塊莖需要淘汰更新。
大巖桐好肥。當幼苗第二次移植后長出5-6片真葉時,10天后追施1:10濃度的腐熟豆餅水。定植時,應(yīng)施足底肥,可將少許骨粉或1匙過磷酸鈣放在盆底,再覆蓋粗沙培養(yǎng)土。生長旺盛期,每周施稀薄肥水1次。形成花苞時,再增施磷、鉀肥1-2次。
因葉面絨毛密生,施肥時不可使肥液站污葉面和花蕾,以免引起腐爛。每次施肥后,需噴清水1次,以保持葉面清潔。
夏季高溫季節(jié),要適當少澆水,盆土不干可以不澆。秋季氣溫降低時,可逐漸減少澆水量,使植株逐步進入休眠。進入休眠期枝葉枯黃后,減少澆水至完全停止?jié)菜。冬季休眠期保持干燥,如濕度過大,溫度又低,塊莖易腐爛。澆水需均勻,不宜過濕,否則會導致爛根爛葉。不宜直接給葉面澆水,以防出現(xiàn)水漬。
生長期空氣濕度大,葉片生長繁茂蔥綠。經(jīng)常噴霧,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。
大巖桐生長適溫為18-20℃。冬季落葉休眠期,塊莖在5℃左右的溫度下,可以安全越冬。高溫時注意降溫和通風。蕾期溫度不宜過高,否則會導致花梗細長瘦弱。開花前如能將溫度降至12-15℃,則可使花期更長久,且花朵不至于太嬌嫩。
大巖桐為半陰性植物。生長期光線不宜過強,否則會導致生長緩慢以及縮短開花期。從4月份起隨光線增強,要逐步遮去中午前后的強光。開花期可適當延長遮陰時間,以延長開花期。進入結(jié)實期后,應(yīng)縮短遮陰時間,以促進種子成熟和球莖發(fā)育。冬季幼苗期應(yīng)接受充足陽光,使幼苗生長更健壯。播種移苗后應(yīng)適當遮陰。
大巖桐易發(fā)生葉蝸類蟲害,使葉片發(fā)黃、脫落,嚴重時導致死亡。當發(fā)現(xiàn)葉片上有紅蜘蛛時,可以噴5%尼索朗乳劑1000倍液,防治效果很好。一般每隔1周噴灑1次,連續(xù)噴2-3次。另外,市場上有很多新興的殺螨特效藥,它們低毒、長效,可按照說明正確使用。
大巖桐以播種繁殖為主,也可采取扦插或分球繁殖。大巖桐的種子極細小,溫室中周年均可進行播種,但以10-12月為宜,自播種至開花約需5-8個月時間。發(fā)芽溫度以20-22℃為宜,經(jīng)10-15天發(fā)芽,播后覆土宜薄或不覆土。扦播法繁殖可采取芽插,也可采取葉插,但成活率較低。通常待芽長達4厘米時即可選取新芽扦插,葉插宜在5-6月或8-9月進行。